1. 战争背景与起因
海湾战争是一场彻底颠覆现代战争观的战役。战争仅持续42天,地面战斗仅100小时,多国部队以阵亡340人的代价歼灭伊拉克超10万大军。而早在战争开始前5个月,结局已注定——这是一场“成年人对幼儿园的降维打击”。
时间回到1990年8月2日,伊拉克总统萨达姆·侯赛因刚结束与伊朗的八年血战,负债累累。作为债主之一的科威特不仅未减免债务,还增产石油压低价格,萨达姆萌生疯狂的想法:吞并科威特。他派10万大军吞并科威特,仅用一天便占领这个小国,震惊世界。
2. 国际反应与美国行动
国际社会谴责萨达姆,但萨达姆认为这是阿拉伯内部矛盾,西方国家不敢动手。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意识到问题严重性。美国迅速行动:组建多国部队,34国部队(包括沙特、埃及等阿拉伯国家)参与,师出有名;将行动定义为“解放科威特”。
启动二战后最大规模全球兵力投送“沙漠盾牌行动”,几十万大军、上千架飞机、几百艘军舰(含航母)开赴波斯湾,在沙特沙漠中迅速建立现代化军事城市,耗时近5个月。
3. 萨达姆的误判与准备
萨达姆将精锐共和国卫队部署在科沙边境,修建“萨达姆防线”(壕沟、铁丝网、雷区),甚至扬言点燃石油制造火海,准备打阵地消耗战——他以为这会是另一场两伊战争。但他完全错了。
4. 空袭“沙漠风暴”:颠覆战争想象
1991年1月17日凌晨3点,“沙漠盾牌”升级为“沙漠风暴”。战争第一枪不是地面冲锋,而是精确制导炸弹:
隐形战机F117夜鹰打头阵,穿过伊拉克防空网,精准轰炸巴格达电信大楼和空军司令部;
战斧巡航导弹从军舰发射,飞行上千公里后穿窗爆炸,实施“斩首式打击”;
空袭目标转向指挥中心、发电厂、通信枢纽等关键设施,开战第一天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,沦为“聋子和瞎子”。
持续38天的空袭是单向屠杀:伊拉克飞机不敢起飞,陆军只能被动挨打。萨达姆唯一反击是发射飞毛腿导弹,但被爱国者拦截,且美国通过外交手段阻止以色列参战,其算盘落空。
5. 地面战“沙漠军刀”:速战速决
1991年2月24日,多国部队地面进攻“沙漠军刀”开始。联军未正面冲击防线,而是玩“左勾拳”:装甲部队从沙特边境西面包抄伊拉克南部,切断后路。被空袭炸懵的伊军一触即溃,整营投降,出现“死亡公路”(科威特城至伊拉克80号公路上,被毁军车绵延数十公里)。仅100小时后,老布什宣布停火,避免对溃军的单方面屠杀。
6. 战争结果与影响
42天战争,多国部队阵亡340人,歼灭伊军超10万,摧毁坦克装甲车万余辆,交换比史无前例。
对世界:美军胜利基于卫星、预警机、电子战、隐形战机、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体系,传统数量优势和阵地防御失效;
对中国:当时中国军队还不如伊拉克(伊拉克号称第四军事强国,比现在号称第二的俄罗斯还要拉胯),仍强调人民战争和消耗战。海湾战争后,中国军界意识到代差,加速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(如歼20、航母、北斗)。
![]()
![]()
赞(79)